2016年7月起,国务院地名普查办公室启动了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地名词典》编纂工作。按照上级统一部署,我市认真组织开展了《地名词典》昌邑市词目的采词和释文编写工作。
目前,根据《地名词典》采词、释文规则, 我市将具有人口数量多、重要物资集散地、交通要口、重要历史事件发生地、名人故里、遗址遗迹、文明村镇(社区)等特点的地名作为采词重点,经过层层上报、筛选、审定,我市共申报29个地名备选《词典》第一部分词目。
为做好《词典》编纂工作,我市成立市、镇街区、村各级编写组,选派富有钻研精神、熟悉地名工作的同志组成编写队伍。为进一步充实编写力量,吸收志书、历史、文化、语言等领域专家、学者以及离退休地名干部参与编写工作,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。编写过程中,严格按照编纂工作细则要求,在充分反映科学性、标准性、实用性的地名工具书基本特性的基础上,体现昌邑地名文化特色。依托地名普查网料、QQ群、微信群等载体,搭建快捷方便的交流平台,努力形成各级编写机构上下联动、紧密配合、互动良好的工作局面。
据了解,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地名词典》是我国至今规模最大的权威地名工具书,相比199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》,收入词条更多、内容更丰富、时势性更强,更能反映当前地名发展特点。本次《词典》编纂预计收入词条约20万条,字数约30万字,不仅承载了地名独特的内涵,而且对服务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,是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的直观体现。《词典》收录我市地名,对外界了解昌邑,提高昌邑知名度,传承昌邑优秀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