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音“垠”字的读音为yín,与常见字“银”字同音,《广韵》里对垠字的注音为“语巾切”,音同“银”。
造字本义“垠”字篆文字形由土、艮构成。
“土”甲骨文字形,象土块,本义为土壤、土地。“艮”甲骨文字形,象人望向远方,本义为界限、边界。由土、艮构成的“垠”字,表示可见的旷野范围,造字本义为视野所及的旷野边际。
“垠”字的本义是指视野所及的旷野边际,后来也用来指代任何形式的边界或界限。在古文中,我们可以看到“垠”字被用来描述田地的边界,比如“垠,地垠也。”。
现在“垠”字更多地被用来形容广阔无垠的景象,比如“无边无垠”、“一望无垠”,用来表示极其广阔,没有边界的意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中对“垠”字的解释如下:
“地垠也。一曰岸也。从土艮声。圻,垠或从斤。语斤切〖注〗㙬、𡊷、𡏴,古文。”
段玉裁在《说文解字注》当中对“垠”字做了进一步解释,他指出“垠”字的意义主要有两个方面:一是表示地的边际,即界限;二是表示水边的陆地,也就是河岸。
段玉裁认为“垠”字由“土”和“艮”两部分组成,其中“艮”表示停止的意思,意味着到达了某个界限或边缘。
他还提到“垠”字的古文形式,如“㙬”、“𡊷”、“𡏴”,并解释了这些古文形式的读音和含义。
康熙字典《康熙字典》里说“垠”就是地界、边界的意思,还能指水边的陆地,也就是咱们常说的河岸。
书里引用了好些古籍来佐证这解释,比如《尔雅》里头提到“九天之际曰九垠”,意思就是天的尽头叫“九垠”,这里“垠”就是尽头的意思。还有,《楚辞》里也有“一望无垠”,那就是说一眼望去,看不到边界,广阔无垠嘛。
《康熙字典》指出“垠”字从土从艮,艮在古文里头有“止”的意思,可以理解为土地到此为止,也就是边界了。“垠”用来表示界限、边际,既形象又贴切。在古文里,它常用来描绘那种辽阔无边的景象,或者界定某个具体的范围。